网页已经闲置了一段时间,为确保不会错过最新的内容。请重新载入页面。立即重新载入
查看更多「香港好去處」精彩內容
中华文化历经千年传承,艺术形式多元而璀璨,从音乐、舞蹈到戏曲、诗词,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是文化记忆的缩影。适逢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成立 40 周年,特别于4月10日策划「中华文化.情系香江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四十周年文艺晚会」,透过音乐与舞蹈交织的文化盛宴,展现多种宝贵的非遗艺术,带领观众穿越三千年中华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,从西周至抗日战争时期,领略不同时代的艺术精髓。
晚会邀请来自不同地区的艺术家与团体,呈献古琴、琵琶、昆曲、粤曲、马头琴、汉唐乐舞、敦煌飞天舞等丰富多元的演出,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感受文化的深厚底蕴,见证中华艺术的传承与创新。
马头琴奏响草原文化 古琴诠释千年琴韵
序幕「悠远的声音」由远古时代的古琴率先奏响。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古琴拥有超过三千年历史,被誉为中国文人修养与哲思的象征。晚会上,香港古琴家谢俊仁博士将演奏《碣石调·幽兰》,这首琴曲为现存最早的琴谱,亦是最早的文字谱,展现中国古代音乐的深邃意境与文人风骨。随後,秦汉、敦煌及宋代文化将透过鼓乐、舞蹈、琵琶与朗诵等演出形式依次展现,带领观众穿越不同历史时代,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来自蒙古族的传统弦乐器——马头琴,将由蒙古族非遗传承人席秀全(杭盖)演奏名曲《故乡》。马头琴被誉为「草原之魂」,悠扬的旋律诉说着草原民族对故土的思念与历史记忆,展现元代文化的多样性。这件饰以马头的二弦琴,其设计与蒙古族对马的崇拜紧密相连,现存曲目仍保留古老的驯兽曲调,体现非遗文化的深厚传承。
此外,昆曲的婉转唱腔与粤曲的细腻表达,将展现戏曲艺术的典雅韵味;敦煌飞天舞与汉唐乐舞则透过肢体语言再现盛世风华,让观众彷佛置身历史长河,亲历不同时代的艺术精粹与文化演变。
跨越时空的艺术交融
晚会更将呈献多场精选演出,展现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粹。舞蹈《东方微笑》将透过飞天仙姿,再现敦煌壁画中流转千年的灵动神韵,展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。戏曲艺术方面,昆曲选段《牡丹亭》将演绎明代戏曲的细腻诗意,而粤曲《怒劈华山》则展现岭南戏曲刚柔并济的独特美学。这些非遗艺术与乐舞交织,共同构筑一场穿越古今、融会多元文化的华美乐章。
晚会司仪及说书人、话剧演员王维表示,这次将把舞台打造成「现代 3D 呈现的博物馆」,让观众透过演出重新理解三千年来的中华文化与艺术。「话剧与音乐、舞蹈、戏曲同台演出,是较为罕见的形式,希望能产生奇妙的化学作用,让观众以全新角度体验历史与艺术的交融。」
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余昭科为文艺晚会构思多时,正式筹备了三、四个月:「晚会的设计是将中华文化的信息、从远古时代至今的华丽篇章,从南到北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,通过文化艺术节目传承。」
传承中华文化 举办专题讲座邀全港教师参与
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席崔绮云表示:「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自 1985 年成立以来,一直致力于推广与传承中华文化,启发新一代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兴趣,促进不同地域与世代的文化交流。这次晚会精选中国各大艺术瑰宝,从音乐到舞蹈、从诗词到戏曲,让观众感受中华文化如何在千年的演变中薪火相传,并在当代继续绽放光彩。」
崔绮云又指:「我们希望透过这次文艺晚会,开启文化教育的一环,鼓励观众及学生成为文化的探索者与传承者。因此,我们特意安排专题讲座邀请全港教师参与,让大家掌握各个文艺节目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意义。」
「中华文化.情系香江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四十周年文艺晚会」将于4月10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,票价由180元至880元,门票于3月7日起在城市售票网公开发售。此外,专题讲座将于 3 月 11 日举行,欢迎全港中学教师参与,以助学界更有效地引领学生探索传统艺术的内涵。